第三届同济大学免疫性皮肤病高峰论坛暨2024年上海市免疫学会皮肤免疫专委会年会与特应性皮炎/银屑病规范诊疗继续教育学习班圆满落幕
风和日丽,阳光明媚,2024年5月26日,第三届同济大学免疫性皮肤病高峰论坛暨2024年上海市免疫学会皮肤免疫专委会年会与特应性皮炎/银屑病规范诊疗继续教育学习班进入了第二天的日程,今日依旧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学术盛宴。
大会开场,大咖云集,座无虚席,史玉玲教授对今天到场的各地嘉宾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和感谢,同时期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带来的精彩汇报,通过直播与全国皮肤科同道分享学习,共同提高免疫性皮肤病的诊疗水平。
上午上半场由来自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皮肤病医院的何黎教授,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的周静教授,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的谭飞教授主持。
首先来自中华医学会杂志(英文版)的郝秀原教授带来了讲座“如何引起国际期刊编辑的注意”,郝秀原教授就文章题目,投稿信,文章摘要,流程图的撰写技巧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且强调了论文发表的规范性和遵循伦理学的重要性,介绍了不同类型文章需要提供的数据资料。郝秀原教授也就中华医学会杂志(英文版)刊登皮肤科领域文章进行了介绍,鼓励参会者们积极投稿,郝秀原教授就论文写作和国际期刊论文发表给予了很多实用的建议,让参会学者们受益匪浅。
接下来,来自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何黎教授带来讲座“面部易误诊红斑斑块皮肤病的诊治”,何黎教授分享了6个以面部红斑、斑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介绍了团队目前基于现代基因检测技术在皮肤屏障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玫瑰痤疮、敏感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红斑狼疮,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鉴别诊断,分享了对于这五种疾病的诊疗经验,何黎教授还分享了一例较为罕见的Morbihan病诊治经验,使临床医生进一步掌握了面部红斑斑块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然后,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科医院的陈玲教授进行了讲座“皮肤疾病相关葡萄膜炎”,陈玲教授首先介绍了葡萄膜炎的不同分类,接着着重介绍了与皮肤疾病相关的葡萄膜炎眼部表现和疾病特点,包括病毒感染相关葡萄膜炎,梅毒相关葡萄膜炎,与免疫相关的葡萄膜炎,包括HLA-B27相关葡萄膜炎,Vogt-小柳原田病,Behcet病。陈玲教授还分享了对于不同类型的葡萄膜炎诊断和治疗思路,生物靶向治疗在葡萄膜炎治疗方面的应用,加深了在场皮肤科医生对皮肤和免疫相关眼病的了解。
接下来,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李薇教授分享了题目“基于银屑病关节炎队列的研究”,李薇教授分享了建立银屑病关节炎队列研究的初衷及必要性,介绍了团队银屑病关节炎队列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总结了银屑病关节炎患者临床特征,调查了亚临床阶段银屑病关节炎发展为银屑病关节炎风险因素,并且基于超声的炎症变化检测,构建了银屑病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风险模型,设计了银屑病关节炎筛查表。李薇教授还分享了团队关于银屑病关节炎基础研究进展,包括银屑病关节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积液单细胞测序。李薇教授的讲座让在座学者们进一步学习了银屑病关节炎最新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
最后,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毕新岭教授带来了讲座“掌跖脓疱病相关炎症性疾病诊疗现状”,毕新岭教授首先介绍了掌跖脓疱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接着分享了自己在临床上遇见的掌跖脓疱病病例,介绍了伴有掌跖脓疱的一种慢性疾病SAPHO综合征,患者可表现出脓疱病(pustulosis)、滑膜炎(synovitis)、痤疮(acne)、骨肥厚(hyperostosis)和骨髓炎(osteomyelitis)。毕新岭教授还介绍了不同以掌跖部位脓疱为主要临床表现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诊疗思路,在场临床医生们收获颇丰。
上午的下半场由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曹双林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毕新岭教授,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的陆家睛教授共同主持。
首先,由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的丁杨峰教授带来“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门诊AD诊疗中心建设经验分享”。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丁杨峰教授首先对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的AD诊疗中心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建设好AD诊疗中心的重要性。AD诊疗中心的建立有助于为患者提供规范化的诊疗服务。通过标准化的诊疗流程和专业的医疗团队,确保患者能够接受到科学、系统的治疗,避免误诊和误治。特应性皮炎诊疗中心的建立,旨在提高公众对特应性皮炎的知晓率和规范治疗率,帮助患者实现长期控制。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病情复杂多样,个体化管理尤为重要。诊疗中心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结合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心理支持,全面管理患者的病情。此外,AD的治疗还需要多学科合作,提供综合的治疗方案。最后,AD诊疗中心的建立,对于开展临床研究工作,积累研究数据也有重要意义。丁杨峰教授基于自身的AD门诊中心建设的经验,从诊断、规范化治疗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紧接着,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李伟教授带来“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AD门诊结构化电子病例经验分享”。李伟教授表示,AD的异质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为了探究这种异质性背后的分子和遗传机制,正在进行探索性研究,然而目前尚无临床阶段的工具。因此,需要一个实用的临床表型分析框架来标准化评估、改进分类并促进针对AD患者特征的个体化治疗,最终目标是根据临床和分子特征更好地识别与治疗相关的疾病亚型。李伟教授详细介绍了DESCRIBE-AD 分类框架,主要包括:皮炎的形态和表型、疾病的演化、症状严重程度、共病健康障碍、治疗反应、病变严重程度、疾病负担、病变范围。之后用具体实例展现了DESCRIBE-AD 框架的临床应用情景。李伟教授的分享为规范化AD的评估、诊疗提供了宝贵建议,与会者收益颇多。
最后,由中日友好医院的盛宇俊教授带来题为“中重度AD长期管理策略和治疗方案选择”的分享。盛宇俊教授首先强调了AD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异质性的炎症性皮肤病,反复发作的机制复杂,与皮肤中的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有关。国内外指南和共识一致认为,AD需要全程管理和长期治疗,目标是尽可能长期控制症状,减少或预防复发。在诱导治疗后,应进行外用药物的主动维持治疗,同时根据患者情况逐渐调整系统治疗药物的剂量和频率。JAK抑制剂阿布昔替尼在诱导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能够快速控制炎症和瘙痒,适用于难治性中重度患者;在维持治疗中也能显著降低复发风险,长期持续治疗效果更佳。临床研究数据支持,诱导治疗剂量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症状稳定改善的患者比例越高,后期复发风险越低,因此需要充分的诱导和维持治疗以实现长期控制。盛宇俊教授的分享使与会者对中重度AD的规范化治疗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接下来进入了讨论环节,由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的丁杨峰教授,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的易雪梅教授主持。由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林秉奖教授和河北省中医院的雷明君教授担任讨论嘉宾。两位嘉宾的讨论议题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在AD达标门诊建设和实际临床诊疗中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在AD全病程管理中,如何更好的诊断、评估、筛查、随访AD患者及患者教育?林秉奖教授分享了自身在AD诊疗方面的一些体会,认为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虽有效,但仍有挑战,如部分患者无法完全缓解、新药使用需规范管理、减量维持治疗策略值得探讨等。传统疗法在部分患者中仍有一定作用。雷明君教授对本次会议内容给予高度评价,接着分享了自身在AD长期管理方面的一些体会,如人员配备、护士参与、个体化治疗策略等,并通过一个临床病例,分享了对中重度AD复发及联合用药的思考。认为不同患者对复发和积极治疗的需求不同,需要个体化对待。总的来说,两位嘉宾的讨论为AD诊疗中心的建设、新疗法的应用、全程管理策略的制定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对于提高AD的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下午讲座的上半场由来自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高亚威教授,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王晨飞教授,以及同济大学医学院银屑病研究所的余增洋教授主持。
首先,同济大学医学院银屑病研究所的张希琳教授带来“小分子药物在药物性皮炎中的治疗进展”讲座,张希琳教授首先介绍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药疹的分类、特点和推荐的治疗方案,并从药疹的传统治疗方案和治疗缺陷引入到新型治疗,例如生物制剂(TNF-α抑制剂、IL-5抑制剂、IL-17抑制剂、抗IgE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靶向药物(JAK抑制剂托伐替布、芦可替尼、PDE4抑制剂阿普米司特),并通过具体的病例说明了新型生物靶向治疗在药疹治疗中的有效性。张希琳教授的讲座为皮肤科医生后续对于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接着,来自同济大学医学院银屑病研究所的钟小媛医师介绍了“阿维A相关不良事件对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DLQI和HADS的影响”,钟小媛医师所在史玉玲教授团队通过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三年行动计划平台,开展了中国人群银屑病系统治疗策略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以期找到更适合中国人群的阿维A起始剂量,在保证安全性的情况下更快地帮助患者达到理想的治疗目标。钟小媛医师系统总结了临床研究中阿维A的疗效与临床相关性,阿维A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以及其后患者依从性和药物生存率下降的可能性。在靶向生物制剂治疗时代,阿维A因其使用方便、价格适宜等优势,在临床诊疗中仍有极大的应用价值。钟小媛医师的精彩演讲为临床医生如何更好的开展临床研究提供了宝贵意见。
来自同济大学医学院银屑病研究所的彭琛博士带来了讲座“基于GBD公共数据库的AD疾病负担研究”,彭琛博士介绍了GBD项目及其发展历史,GBD项目数据包括传统流行病学指标、疾病负担量化指标、危险因素与归因的疾病负担,项目指标包括传统指标(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综合指标(伤残调整寿命年、死亡损伤寿命年、伤残损失寿命年)。彭琛博士利用GBD数据库通过时间、年龄、性别、地理位置等多个维度对AD疾病负担进行分析,介绍了AD所造成的社会心理影响和AD相关疾病的危害。彭琛博士的精彩分享为皮肤科医生利用公共数据库研究拓展了新的研究思路。
最后,由同济大学医学院银屑病研究所的余增洋教授带来题为“IL-17A 激活 YAP 信号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在银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的分享。余增洋教授发现,在银屑病皮损中,YAP信号被显著激活,且在接受抗IL-17的生物制剂治疗后,YAP信号受到显著抑制。接着余增洋教授通过体内实验对这一结果再次进行验证,在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模型中,同样观察到了YAP信号的激活,并且将IL-17A直接注射入小鼠皮下可以促表皮增厚以及YAP信号的激活。利用 HaCaT 和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进行体外研究,余增洋教授发现IL-17A 通过激活 Hippo-YAP 信号来增强 AREG 的表达和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IL-17A 刺激角质形成细胞中 MST1向 ACT1的募集,导致 MST1-LatS1相互作用和 YAP 去磷酸化减少。综上,余增洋教授通过一系列的基础研究,发现在银屑病中,IL-17A 通过上调 ACT1-MST1 相互作用,激活 Hippo-YAP 信号,上调 AREG 表达,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下午的下半场由来自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的罗清琼教授、郭春源教授和苏丽娜教授主持。
首先,由同济大学医学院银屑病研究所的覃慧医师带来题为“中性粒细胞通过活化Th17细胞介导银屑病复发的相关机制”的分享。覃慧医师首先介绍了中性粒细胞和T细胞在参与银屑病发生发展的作用,包括中性粒细胞可直接或通过形成NETs参与银屑病复发,发挥致病作用;通过诱导T细胞扩增并分泌IL-17,诱导T细胞形成中枢记忆细胞Tcm(CD45RO+CD62L+),此外Tcm可在中性粒细胞和NETs刺激下形成CD103+CD69+组织记忆细胞(Trm);使用拮抗中性粒细胞或NETs则可以逆转银屑病复发进程,同时皮损中Trm浸润明显下降。覃慧医师的精彩演讲有望为后续在银屑病中靶向中性粒细胞或NETs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接下来,来自同济大学医学院银屑病研究所的马蕊博士分享了题目为“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全身炎症反应指数与成人银屑病的相关性”的讲座。马蕊博士介绍了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等新开发的炎症标志物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分析,用于探索其与银屑病这类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病相关性。例如SII- SIRI结合模式、SII或SIRI单独与银屑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分析,剂量反应关系等。马蕊博士的演讲为我们讲解了如何利用公共数据库进行机制研究探索,有利于发掘更多疾病影响因素和临床预测模型。
接下来,来自同济大学医学院银屑病研究所的黄大伟医师分享了讲座“肥胖,胰岛素抵抗和银屑病”,黄大伟医师通过文献回顾发现总结了既往关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与银屑病关系的研究,提示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可能使银屑病加重,在此基础上,黄大伟医师分享了基于史玉玲教授团队中国人群银屑病系统治疗策略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进行的对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与银屑病关系的研究,团队发现胰岛素抵抗与银屑病的发病风险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胰岛素抵抗会显著降生物制剂对银屑病患者的疗效,代谢因素可能是银屑病患者发生脂肪性肝病的重要影响因素。黄大伟医师团队的研究提出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显著影响患者的治疗,不同的治疗对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也有不同的影响,提示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进行相应的筛查。
最后,来自同济大学医学院银屑病研究所的蒋裕雄医师带来了“银屑病患者生物制剂治疗PASI100的临床意义和预测标志物研究”讲座,在2023版的《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中提到银屑病治疗目标为实现症状和皮损的完全清除或几乎完全清除,提示实现PASI100是一个具有临床意义的治疗目标。蒋裕雄医师介绍了银屑病“超级应答者”的概念为生物制剂治疗后出现快速和持续皮损清除的患者;蒋裕雄医师接着介绍了其团队的有关实现PASI100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的研究,发现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性别、体重、既往基础疾病等,其中有一项关键因素为代谢共病;其所在团队的研究还建立了一个预测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皮损完全清除率的线上平台,并且发现了生物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的部分生物标志物等,有助于帮助临床医生为患者选择合适的生物制剂,更好的达到皮损清除。
最后,大会主席史玉玲教授进行了闭幕式会议总结,本次年会聚焦于皮肤免疫性疾病,邀请了国内知名皮肤病学领域、风湿病学领域、眼科学领域及免疫学领域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专家,线下会场座无虚席,线上优麦直播及梅斯医学全程转播,使全国各地同道跨越地域限制,共襄学术盛会。本届学术年会的召开进一步促进了业内学术交流,推动了皮肤免疫学的基础、转化及临床研究,提升了皮肤免疫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造福于患者,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皮肤免疫研究事业的发展!第三届同济大学免疫性皮肤病高峰论坛暨2024年上海市免疫学会皮肤免疫专委会年会与特应性皮炎/银屑病规范诊疗继续教育学习班圆满结束,感谢各位全国各位皮肤科同道的支持,感谢各位参会学者的精彩报告,期待2025我们再相会!